走南闯北写人生
今年五十有三。回想起多年走难闯北的经历,算起来,打工的经历竟有十年之多。打工的收获者更多。 我祖籍安徽,两岁时随父调动工作来到灵宝,六岁时又随父返乡回老家金寨。1982年,我抱着继承父业的雄心壮志,二次来到灵宝,杀了两年猪,舞文弄墨二十载。中间还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下派到爱普露“打工”,担任了一年多总经理助理。 50多年来,儿时随父变动。依稀记得曾睡在火车的行李架上。文化大革命,在老家的中学修课“闹革命”,14岁的我,随着一群红卫兵徒步到武汉,第一次看到城市、火车、轮船,见到了大世面。插队十年间,我又随一群农民兄弟到湖北、河南当公路勘测工,架电话线,拉板车送石子,贩卖自己学做的织土布的筘。初次涉猎了人生打工的生涯。在灵宝市食品公司打工时,我没隔10天半月就要把农民的猪收购来,贩送到洛阳肉联厂。食品公司的领导看我喜欢学习文化,就把我送到洛阳地区食品会计培训班进修,用知识来“打工”。不料想,一毕业,即被文联的张主席要来文联,给他们当会计。没想到,我在阳平下乡期间,闲时写了一篇散文,讲了个胡耀邦视察寺河山的故事,被《洛阳日报》副刊《洛蒲》发表在头条。张主席看我可以写文章,有点艺术细胞,就安排我搞摄影,主持文联的创联工作。这期间,我们在张主席的带领下,先后举办了“函谷短诗大奖赛”、“函谷名人书画赛”。我们以笔墨做工具,结识了陆定一、阿志、王学仲、王禹时、张羽、塞风一班文朋诗友,收获丰盛。当时的县委书记苏书卷看了我们的活动后说,灵宝文联的这些活动的价值不亚于三个工厂的收入。我也在参加这些活动中逐步树立起用笔墨打工的地位,转了干。 印象最深的是。组织上选派我到爱普露当总经理助理的“打工”经历。在短短的一年里,我和总经理张文科一起去举办记者招待会,结识了一批在京工作的灵宝人。又和下派的李军民成功地把爱普露果汁成功的摆上了洛阳牡丹花会的主席台,让王占英、布赫副委员长品尝。 十年前,灵宝创办灵宝晚报,我又认识记者的身份“打工”,在全市采撷。看到金城灵宝的打工族正在从出卖“苦力”向出卖“知识”转型。廉价的劳动力正一步步升值。其间,市委、市政府组织乡镇长去山西参观,我随团采访,去了晋北、晋中、晋南,看到了大寨劳动力普遍提高的景象,方悟到一定要打工者尽快知识化。 如今,灵宝的打工族也由纯出卖苦转为有计划的培训输送职专学生这个知识化方向转化,走了宝贵的第一步。我的打工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青少年时期打工,纯出卖苦力、食品公司打工,用知识搞经营。当记者打工,已开始出卖智慧。 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全面打造“全民教育”这个航空母舰。我市的奋斗目标是:由农民打工到大中专学生打工,最后发展到厂长、经理、硕士、博士生打工。要实现这个目标,第一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普及高中教育,创办一所高等院校。第二要普及电脑教育。第三要搞好灵宝信息中心的组织建设,在人力、物力上下大功夫。第四要成立打工协会、搞好打工组织建设。由劳动、妇联、工会和打工族的佼佼者牵头,走好全市打工这盘棋。第五,搞好工业园区、旅游区建设,为打工者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第六,造就和培养工业、农业、文化、卫生、经济优秀人才,为知识打工输送新鲜血液。 我用大半生的时间完成了由出卖苦力型到出卖知识型的打工过程。我市新时期的打工族则需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引导和培养下,用5到10年时间完成这一过程。不过要记住,一定要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加速完成这一过程。 |
[添加收藏]
- 上一篇:农家母女闯深圳 真诚绘出新天地[ 05-24 ]
- 下一篇:打工日记[ 05-30 ]